01
經營頗爲慘淡 出手并不容易
上海寶格麗酒店于2018年6月20日正式營業,系全球第六家,也是中國第二家寶格麗酒店,一度以“最貴酒店” 成爲社交媒體頂流。 然而作爲頂奢酒店的天花闆,上海寶格麗酒店的經營非常慘淡。據華僑城亞洲發布的出售公告,此次出售的上海蘇河灣項目2021年、2022年及今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爲2.49億元、1.40億元和1.19億元,稅後虧損分别爲1076.8萬元、5225.1萬元和690萬元。 慘淡的經營數據無疑增加了出手的難度,而且這筆交易的成本費用高企。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拟銷售資産未經審核的賬面淨值約爲20.10億元;截至2023年8月31日,獨立物業估值師根據收益法評估,該銷售資産初步估值約17億元。 如若按最低價格24.3億元達成交易,其中涉及的交易稅費、交易費用及其他開支合計高達3.6億元。剔除交易費用後,華僑城亞洲出售該項目部分資産可回收現金約20.7億元,預計産生收益約5700萬元。 顯然,華僑城在這筆投資上所獲無幾,這還是在順利出手的情況下。倘若無人接盤,華僑城恐怕還得降價出售。 而當下出售酒店的可不止華僑城一家,就在10月17日中國金茂才以28.01億元的價格抛售了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10月11日,錦江酒店發布公告拟挂牌轉讓旗下子公司時尚之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這家公司擁有21家酒店物業。 随着越來越多酒店被擺上“貨架”,出手的難度愈大。從過往豪華酒店拍賣的情況來看,不乏有交易失敗的案例。 近期,天津麗思卡爾頓酒店、南京金奧費爾蒙酒店、義烏萬豪酒店頻頻流拍,其中南京金奧費爾蒙酒店以低價 13.86 億元底價進行拍賣,幾度跳水到 10 億元,天津麗思卡爾頓甚至淪爲不良資産。02
形勢急劇惡化 化債刻不容緩
實際上,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華僑城就已開始抛售資産持續瘦身,隻是近兩年形勢變得
更爲急迫。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華僑城已将數十家子公司股權和所持資産被出售或轉讓。
2017年8月,華僑城分2次出手北京豐台地王,變現108.6億元;當年11月,華僑城亞洲以13.95億元出售重慶公司51%股權,旗下子公司深康佳以69.8億元的價格轉讓康僑佳城項目70%股權,另外北京僑禧、上海天祥商業、重慶華僑城置地、南京華僑城、南昌華僑城等一系列子公司股權相繼被出售。 2018年,華僑城再次抛售了深圳華僑城消防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成都華僑城盈創實業等十項資産;2019年,華僑城公布拟轉讓位于昆明、重慶、襄陽、秦皇島、深圳、上海、西安等多個城市共計19個子公司股權,涉及金額約193.06億元;2020年,華僑城至少挂牌13個項目股權。 近兩年,華僑城加快了資産變現的速度,甚至将深圳總部大廈60%股權以120億的價格轉讓給了中國人壽。在出售上海寶格麗酒店之前,在去年10月,華僑城已将與上海寶格麗酒店同在一棟樓的寶格麗公寓51%股權以5.85億元的價格轉讓。 頻繁變賣資産背後,華僑城債務形勢不容樂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華僑城有共計1343億元的有息負債,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餘額爲208.64億元,公司的貨币資金餘額爲442.78億元。 短期内,華僑城似乎并無償債壓力,但其經營形勢急劇惡化。2022年,華僑城計提減值百億元,導緻當年虧損規模高達127.67億元,同比降幅達到約278.51%,迎來上市20年來首虧。 2023年以來,華僑城的業績依然沒有出現回暖。今年上半年,華僑城實現營業收入約194.38億元,同比增長18.56%;實現歸母淨虧損約13.06億元,同比暴跌1328.19%。前三個季度,華僑城A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 154.1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減少23%;合同銷售金額 318.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