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報社廣東電(龔建光)鍾有鄰,廣東省英紅華僑茶場越南歸僑,曆任英德市英紅鎮紅光社區工作黨支部書記、英紅鎮人民政府副鎮長,現任英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黨支部書記、主席。

▲鍾有鄰化身志願者到涉僑社區參與宣傳活動。

信念堅定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

鍾有鄰作爲一名歸僑,注重發揮僑身份的優勢,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立足英德實際,做好英德僑務工作。從基層摔打鍛煉上來,一直緻力于“以人爲本,爲僑服務”,至2023年已有20年僑務工作經驗。爲英德僑界群衆辦實事解難題,主動推進構建英德僑務工作發展格局,打造“僑創英州”“僑愛英州”“僑牽英州”“同心助僑”等工作品牌,并作出了一系列成就。

自2012年任職英德市僑聯主席以來,他帶領英德市僑聯事業邁上新台階,曾獲“廣東省僑界貢獻獎”榮譽稱号、清遠市2019-2020年脫貧攻堅突出貢獻集體、2021年英德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表彰及英德市“僑胞之家”被評爲2021-2022年度全國僑聯系統“僑胞之家”典型選樹單位。2023年獲清遠市僑聯系統優秀集體。同時,英德僑務工作和僑文化建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媒體、報刊、雜志的宣傳報道。

▲鍾有鄰入戶調查面對面與歸僑僑眷溝通,解決歸僑僑眷“急難愁盼

勤政務實盡職盡責,攻堅克難善作善成。

踐行“推進僑場改革發展就是維護歸僑僑眷權益”理念,促進英德華僑茶場改革“三融入”,鍾有鄰主動會同有關單位多次協調推進解決華僑茶場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批批基礎設施和民生問題,推動僑場人居環境整治、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内容納入英德市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總體規劃和“十四五”規劃;

促成僑場社區村莊錄入省美麗鄉村建設信息系統,争取多方财政資金支持華僑農場基礎設施建設和美麗新僑村建設;指導、組織僑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活動充分參政議政,做好涉僑信訪工作,幫助協調解決歸僑、華僑社保待遇問題、僑房糾紛問題,推動解決歸僑僑眷房産确權登記、個别歸僑僑眷入戶難等“老大難”問題,爲民排憂解難,維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

2019年以來,組織基層僑務工作者開展困難歸僑幫扶金發放工作培訓推進會,确保幫扶金落到每戶困難歸僑家庭。

彙聚僑力,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在疫情和英德2022年特大洪水期間,組織動員英德僑幹奮戰一線支援,号召海内外僑胞、僑團僑社和愛心企業人士等共同抗疫赈災,守住人民安全防線;同時深入三個華僑茶場和部份僑資企業開展指導複工複産和慰問工作,支持僑界群衆有序複工複産、渡過難關。

積極發動僑界各方力量參與、支持英德高質量發展事業中,引導社會力量關心慈善公益事業,助推英德基層社會建設和文教科衛事業上新台階。搭建平台,于2022年創建“英德市歸國留學人員聯誼會”,推進新僑工作。

聚焦僑文化傳承發展,講好英德僑故事。

深入涉僑社區,積極開展“同心助僑·共享幸福”“同心講堂”“僑課堂入黨校”“歸僑文化沙龍”等具有英德特色的僑文化品牌活動。堅持文化傳承,系統整合資源信息,2019年主編并出版《英德華僑志》;積極籌措物資,建成英紅博物館,成爲英德弘揚歸僑文化、知青文化、紅茶文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創建英華印尼風情文藝隊和英紅越南風情文藝隊,使其成爲深度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的優秀代表,并得到我國國家領導人及印尼駐華大使、領事館官員的表揚和認可。

與各有關部門一道,開展“僑心永向黨”僑界群衆文化活動,組織印僑回國50周年、越僑回國40周年慶典,僑界快閃活動和僑文化沙龍、“僑歸祖國”主題雕塑揭幕及大型文藝晚會等活動。2023年英紅鎮歸國華僑文化節暨英德紅茶頭采節上接受中新網采訪宣傳推介英德歸僑文化和英德紅茶。

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組織隊伍建設。

與市委統戰部、僑務局共同主導建立英德市海外統一戰線工作和僑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黨對僑務工作的全面領導。主導構建縣、鎮兩級僑務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涉僑鎮設置僑聯專職副主席及解決其薪酬待遇問題,确保僑聯工作“最後一公裏”有專人負責落實。充分用好黨建帶僑建這個抓手,以“黨建帶僑建,僑建爲黨建”工作品牌建設爲依托,推進“模範機關”建設,2022年英德市僑聯在英德市“擦亮黨建品牌創建模範機關”中創建達标。

2006年,獲“抗洪救災模範個人”,中共英德市委、英德市人民政府;2009年,獲“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3年,獲“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4年,獲“廣東省歸僑僑眷先進個人”,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歸國華僑聯合會;2017年獲“清遠市僑聯系統先進個人”,清遠市歸國華僑聯合會;2023年,獲“清遠市僑界優秀個人”,清遠市歸國華僑聯合會;2023年,獲“全國僑聯系統先進個人”,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供圖:英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