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7月17日电(阴哲生、邵高明)“好巴适哟,走到大厅,抬头就是湖光山景,而且房间隔音很不错,外边那么吵的蝉鸣,拉上玻璃门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在中交·无界项目业主开放日这天,业主张先生推开了样板间大门,罗滩河公园的粼粼波光瞬间撞进眼底,窗外枝头上小憩的鸟儿丝毫没有受到说话声惊扰。这一宁静的背后,是项目团队的别出心裁。

由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承建的中交·无界项目位于山城重庆,毗邻罗滩河公园,项目团队巧妙运用地形高差,将建筑依山势布局,让每一栋楼都能成为观赏罗滩河公园的绝佳取景框。高达72%的装配率在打造未来城市建筑新模式的同时,也对项目团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搭”出巴适的“好房子”,成了项目团队必须回答的课题。

“装配式建筑就像是在玩一场大型的三维拼图游戏,每一个构件都必须精准无误地契合在一起。”工程部长田文超形象地比喻道。除却常规的预制楼板搭建外,项目还使用了4扇玻璃中空落地推拉门替代传统的隔断墙,进一步提升项目绿色装配水平。相比于传统隔断墙需占据大量室内空间,大大增加楼板和建筑荷载,新型玻璃墙体凭借实心薄体、材料轻质、隔音保温性能高等特点,与装配式建筑模式完美结合,打造出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但直到在工厂里见到那1扇足有300公斤重、长6.6米、宽2.4米的“大玻璃”时,真正的难题方才浮出水面。

“这哪是玻璃,这分明就是一面墙啊?” “这么大的玻璃,哪怕安装有丝毫误差,都会影响整体效果,而且后续修复成本极高。”田文超坦言,安装方案一开始在团队内部引发了热烈讨论。有的提议直接使用大型吊装设备整体吊装,但考虑到场地有限,操作空间狭窄,吊装风险较大;有的建议分段吊装,再在高空拼接,然而,高空拼接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拼接缝处理,还难以保证拼接精度和密封性能。

回到办公室后,田文超开始在智库平台海量检索可供借鉴的吊装方案,经过数个日夜的查找,工位墙满满一面的运输方案草图,此刻像极了侦探破案时的线索墙。突然,电脑画面从田文超眼前一闪而过,那是消防员救火时使用的高空云梯,一个想法悄然酝酿。“对呀,项目楼体高度为8层,我们何不也使用高空云梯平台运输玻璃墙呢?”田文超说道。

经过反复对比分析和技术论证,团队最终决定采用高空云梯吊装结合室内拼装的方案。说干就干。安装当天,只见那巨大的玻璃墙被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固定在云梯吊装设备的专用夹具上,随着田文超一声令下,云梯开始缓缓地、平稳地向楼体上升去,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块“大玻璃”。“慢一点慢一点,好,停!”云梯操作员王师傅全神贯注地操控设备。与此同时,室内拼装团队也已做好准备,提前在楼体内搭建好临时支撑架,仔细检查地面平整度和清洁度,确保玻璃墙平稳落位。经过项目团队50余天的努力,208块玻璃墙如同整齐列队的卫兵,稳稳立在阳台上。

真正“巴适”的好房子不止于此。相比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玻璃墙,房子的集中供暖系统更关系到住户的未来居住体验。“重庆的冬天,又湿又冷,哪怕裹着厚厚棉被,也扛不住。如果暖气管道使用直焊缝钢管,不出两年一准‘掉链子’。”技术交底会上,项目负责人李强说道。“倒不如使用抗锈蚀性能更好的镀锌钢管,也能避免后期质量问题。” 田文超提出了他的想法。传统直焊缝钢管虽成本低,但在重庆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极易锈蚀,导致供暖效果大打折扣,后期维修成本更是不容小觑。经过几轮推敲,镀锌钢管凭借出色的质量说服了所有人。“这下集中供暖系统能‘长命百岁’了!”李强打趣道。

如今,260户“梦想家”的轮廓已清晰可见。从玻璃门窗的“点睛之笔”,再到供暖系统的“温暖心脏”,项目团队用智慧和汗水,把冰冷的建材变成了有温度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