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7月17日电(通讯员:邵高明)“小小舴艋船,叮嗵浪里丢,咿唔一桨声,齐共到沙头……”一首悠扬婉转的温州渔歌叫醒沉睡中的渔船,橘色的朝阳点亮这座山海相依的“千帆之港”。这里是浙江温州霞关镇,我国唯一一个5A级景区渔港小镇,一条宽度仅为5米的道路、几座仅能停泊小型渔船的码头,将小镇与外界相连。

依山而建、向海而兴,造就小镇房屋、道路沿着曲折海岸线分布的形制特色,道路穿巷而过且多为180度急转弯,极大影响居民出行效率和游客体验。为进一步提高渔港避风等级,改善小镇基础设施条件,霞关渔港码头项目应运而生。按照规划设计,中交一航局项目团队要在这里建设一座长985米、宽15米的通道桥,连接码头泊位的同时,跨越蜿蜒的海湾,直接与在建的苍泰高速打通。自此,当地居民便可享受到“下了高速就到家”的体验。

然而在建设伊始,团队就遇到了大麻烦。前期策划会上,项目负责人胡安平收到了设计单位送来的水文勘测报告。受海洋性季风环流影响,这里台风多发,有效工作时间十分有限,且整个海湾水平均水深仅为1.5米,导致使用起重船进行通道桥梁板安装的预先构想泡了汤。

“既然海上不行,那我们就陆上安装。”“可是通道桥空心板承重有限,人员和财产安全如何保障呢?”一番头脑风暴后,项目团队探索出属于霞关渔港的预制构件安装方案——在空心板承载能力范围内,安排运梁车、起重机协同吊装,并采用“极限工况法”精准计算通道桥上部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保障财产人员安全。

方案再漂亮,还得看真本事。通道桥主体呈弧形,自南向北共分为三段,因其长度接近大学男子长跑体测距离,故而被项目团队戏称为“体测桥”。千米长跑,考验的是专注和耐力。而这次的“体测”,则是专属于汽车吊和运梁车的“双人接力赛”。首跨空心板安装时,汽车吊承担起了“起跑棒”的角色,沿着通道中轴线快速就位,四条支腿稳稳扎好“马步”。而运梁车则是“接力棒”,在其左后方紧紧跟随,为首跨空心板精准“投放”做好准备。

海风呼啸而至,似是不甘示弱的对手,试图搅乱这场精密的“双人接力赛”。强劲的海风吹得汽车吊和运梁车的车身微微晃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吊车吊臂之上。“往左一点,再往左一点,好,放!”对讲机里传来胡安平洪亮而清晰的指令。吊车司机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精准地将空心板放置在预定位置,误差仅为毫米级。

首跨空心板的成功安装,为整个项目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通道桥建设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汽车吊又转变成了“冲刺棒”,不断承接来自运梁车的“空心板”,两者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从一天一跨12榀到一天两跨24榀,有了成功经验后,项目团队施工效率提升了近100%,最终完成了74跨888榀空心板的吊装任务。通道桥正式宣告贯通。

“有了这座桥,我们出行再也不用绕远路了。路变宽了,我们心里也更敞亮了。”看着正处于桥面系施工的通道桥朝着通车的日子越来越近,村民老李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建设的不仅是一座交通设施,更是为霞关镇居民铺就的通往便捷生活的幸福之路。”胡安平坚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