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5月21日电 (通讯员:周雪愉 邓舒婷) 今年开春,本该细雨连绵的八桂大地遭遇罕见旱情,11市52个县区出现旱灾,气象干旱面积达97.55%,累计造成40.5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13万公顷,自治区启动了旱灾防御三级应急响应。“这开春的水,对水稻太重要了,就好比给刚出生的娃娃喂奶,得及时、得足量,一点都含糊不得。现在地里没水,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中交一航局西南公司承建的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兴业支线途经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兴业县石南镇、大平山镇共12个村集体,全线80%的施工线路需穿越水田区域,每推进一米都可能切断本就岌岌可危的水脉,当地的村民愁得唉声叹气。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迄今为止广西总投资最高、受益人口最多、输水线路最长的跨流域跨行政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它如同一张巨大的水网,能够灌溉滋润千亩良田。然而连日干旱下,田里本就没水了,如今项目团队既要保障施工进度,又需守护农户“饭碗田”,这道双重考题摆在建设者面前。
施工推进到哪里,活水就要通到哪里!早在项目筹备阶段,项目团队便达成了共识,大家兵分两路,技术组踏勘全线,用脚步丈量每一处可能截断水流的施工节点;协调组深入田间地头,将农户们指出的缺水地块转化为精准的水渠连通坐标。
“能挖明沟的地方绝不含糊,实在过不去就用管涵‘架桥’!”建设团队群策群力,项目经理伊文涛一锤定音,一套覆盖全线20余公里的“明沟+管涵”立体保水网络方案就此形成。从地面到地下,从机械轰鸣到人工修整,40台钩机与数百人次接力奋战,一条条明渠以及PVC管、波纹管等临时管涵相互连接形成畅通水网,顺利将定川江支流的水源引入地里田间,沿线稻田辐射受益面积达500余亩,“水脉”在春耕前打通了!
4月中旬,春耕的号角火热吹响,农户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田间的“中交蓝”更是格外显眼,项目部十余名志愿者组成“助耕突击队”,挽起裤脚扎进水田。00后技术员小林头回插秧,拿出测量放线的精细劲儿,与农户并排弯腰退行,身后渐次铺开笔直的绿线。其他人也不服输,他们有的抡起锄头,将沉睡一冬的土地翻开;有的拿起扁担,将秧苗抬到田间;有的俯身弓腰,化身为“插秧能手”,不一会儿,一块块稻田里就插满了整齐的秧苗。
暮色渐浓,蛙声渐起。新修的湛蓝沟渠与挺直的翠绿秧苗静静相对,晚风掠过田野,似乎送来了稻苗拔节的细响,在絮语着金秋时节必将到来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