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共工财經局 :百年人壽的“十五年之檻”

2024-01-16 2220 來源:華博商業評論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2023年12月21日、26日,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相繼發布公告稱,因百年人壽尚未公開披露2023年二季度及三季度财務報表及業務和經營信息,這兩家評級機構在無法獲取評級所需關鍵信息的情況下無法正常開展評級工作和更新季度跟蹤評級信息公告,因此推遲了百年人壽的相關評級工作。

聯合資信維持百年人壽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爲A+,債資信将百年人壽主體信用等級由A下調爲A-,評級展望均爲穩定。2023年12月26日,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關于2022年度保險公司法人機構經營評價結果的公告》将百年人壽從A級下調爲B級。

聯合資信在報告中表示已與百年人壽進行溝通,百年人壽稱根據相關程序和規定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其自2023年2季度起暫緩披露償付能力狀況相關信息,目前仍尚無數據披露計劃。

爲何百年人壽2023年一反常态的拒絕披露财務信息?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22年。

百年人壽,一年拉跨

公開資料顯示,百年人壽成立于2009年,從初期虧損到2015年實現盈利用了6年。相較于保險公司“七平八盈”的普遍規律而言,百年人壽從虧損到盈利的速度算是比較快了。

不過,百年人壽的盈利并不穩定。數據顯示,2015-2021年,其淨利潤分别爲0.32億元、2.07億元、3.51億元、6.97億元、2.23億元、8.02億元、5.88億元,曆年之間的波動非常大。這可能與百年人壽的經營策略有關。

據悉,百年人壽主推儲蓄類、理财類保險産品。2022年,其保費收入前五大的産品中就有兩款增額終身壽險、兩款兩全保險及一款養老年金險,占比保險業務收入的60%。

一直以來,儲蓄類、理财類保險産品因其較爲穩定的收益率深受市場青睐。但是對消費者而言穩定的收益率對保險公司而言就意味着非常考驗自身的投資能力。換言之就是用高風險換取高收益,這也是爲什麽百年人壽淨利潤波動大。

百年人壽的激進經營路線的确一度取得明顯的成效。百年人壽官網的年報顯示,其2017年保險業務收入爲283.29億元,2021年保險業務收入爲568.1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9%。

然而,機遇與風險并存的市場并不能保證穩賺不賠。财報顯示,2022年百年人壽淨虧損27.1億元,公司淨資産由年初的81.66億元,縮水至3.23億元。

2023年一季度,百年人壽淨虧損10.5億元,淨資産爲-4.2億元。百年人壽已經資不抵債。再往後,百年人壽便對自己的業績緘口不言。

内部管理問題遭拷問

此前有業内人士發現,百年人壽的産品退保率過高。例如,2022年四季度百年盈年度退保率爲76.09%,百年利年度退保率爲68.12%。

該分析人士認爲,之所以出現如此畸高的退保率,可能是因爲保險代理人或者保險經紀人在銷售保險時未能給客戶說明清楚情況,導緻客戶在購買保險後認爲該保險不适合自己,因而反悔退保。這可能意味着百年人壽的産品設計或營銷宣傳存在較大問題。

百年人壽的内部管理問題在近期的一張罰單中也有所體現。1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百年人壽重慶分公司因員工行爲管理不到位,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罰款1萬元,該員工被禁止終身進入保險業。

百年人壽表示,該員工行爲違反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第五十五條之規定。而該條規定顯示,投保人可以自願選擇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變相強制投保人投保,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這就印證了上述業内人士的推測,百年人壽存在變相強制投保人投保的問題。而随着百年人壽業績下行,此類管理問題可能會随着公司對基層工作人員的加壓和攤派任務進一步放大。

此外,盡管百年人壽自2023年二季度以來就停止公布季度财務信息,但是根據《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保險公司應當在每年4月30日前在公司網站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的媒介上發布年度信息披露報告。即使百年人壽躲得了初一,也躲不了十五;逃得了季度,也跑不了年度。

2024年正是百年人壽成立十五周年之際,但百年人壽的前景卻不容樂觀。

責任編輯:劉曉燕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