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建設銀行精準破題,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

2023-12-01 28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建設銀行全行上下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步驟、分層次地把任務傳導到基層,以優質金融服務做好“五篇大文章”。《今日建行》邀請公司業務部牽頭就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之科技金融,以問答形式解讀建設銀行科技金融的内涵、規劃、舉措、特點、成果和未來發展方向。

  如何理解“科技金融”?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确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助力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國有商業銀行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體現。

  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一是要深入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推動科技創新和金融資本有機結合,助推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優化要素資源配置,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是建設銀行以更高站位、更強擔當诠釋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舉措。建設銀行始終堅持以科技金融的高效供給,高質量服務國家戰略發展的主戰場、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要引導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領域集聚。當前,科技創新重點産業發展迅速,亟需科技金融的潤澤滋養。2023年前10個月,全國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1.1%,高于全國固定資産投資8個百分點以上,産業高速發展的背後離不開金融的助力。建設銀行積極圍繞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等重點領域,服務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持續增強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金融供給。

  三是要精準滴灌科技型企業。當前科技型企業因“輕資産、重投入、高增長、強波動”特點,較難獲得傳統信貸支持。建設銀行持續創新服務理念、服務方式,聚焦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痛點難點問題,多措并舉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切實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助力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

  建行在“科技金融”領域是如何規劃布局的?

  建設銀行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三大戰略”,踐行新金融行動,将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服務作爲集團重要戰略之一,聚焦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痛點難點問題,引“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積極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全力支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十四五”期間,建設銀行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爲重點服務領域,充分發揮集團優勢,構建企業級科技金融服務工作體系;聚焦重點領域與客群,依托“科創評價”體系、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等内外部評價成果,提升科技型企業數字畫像的立體性和精準性;圍繞科技型企業所處不同産業鏈節點、所處不同發展階段特點,持續創新科技金融産品及服務,建立覆蓋全産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産品服務體系;強化母子公司高效協同,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機構體系,持續增強專業化、綜合化、特色化科技金融服務能力。

  建行“科技金融”有哪些特點?取得了什麽樣的成果?

  建設銀行着力打造“五專”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爲服務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引導資源集聚科技創新領域。爲進一步加大科技型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建設銀行制定《建設銀行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行動方案》,将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服務作爲集團重要戰略之一,通過配置差别化資源,建立綠色通道,開展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專優工程”等一攬子舉措,引導全行各項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集聚,切實提升科技型企業服務質效,助力提高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截至2023年9月末,建設銀行科技貸款餘額已突破1.5萬億元,增速超22%,戰略性新興産業貸款餘額已突破2.1萬億元,增速超45%,爲國家技術創新進步及科技型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的金融動力。

  助力精準識别科技型企業。一是創新構建“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産、重智力、專業性強等特點,建設銀行突破傳統單純依靠資産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張表”的評價體系,創新推出“科創評價”的第四張表“科技創新表”,着力突出科技屬性,圍繞知識産權這一核心創新要素,從技術轉化能力、研發投入的穩定性和強度等多個維度,評價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并進行差别化增信支持,将知識産權等方面的無形資産,從輕飄飄的紙張,轉變爲沉甸甸的信用,實現不看“磚頭”看“專利”,幫助科技型企業更好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目前,“科創評價”體系已在全行進行推廣,評價對象覆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67萬家客群,有效提升對科技型企業的精準識别及服務能力。

  二是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工作,融合科創雷達、評價評估、信貸服務、股權投資、生态服務,打造科技金融“價值”(VALUE)服務體系,創新研發标準化評價方法工具。目前建設銀行已形成“三維六評”評價體系,即以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爲重點,以資産評估、行爲評價爲輔助參考,創新六項評價方法,力求實現對科創要素的多維洞察和量化識别。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方面,創新研發非零售科技型企業“星光STAR”專屬評價工具、零售科創小微企業信用風險評分卡,圍繞企業人力資本、技術創新能力、科技成果市場價值及外部資源支持等,對全量科技型企業進行全方位評價。資産評估方面,将科技成果資産評估向前延伸至實驗室、工程化階段項目,創新提出二階段資産評估法;同業首創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内部評估方法,經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會同國家知識産權局批複同意,建設銀行作爲首家銀行開展試點工作,相關試點正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科創資源富集的省市開展。行爲評價方面,創新“投資流”評價和研發團隊穩定性評價方法,在信用風險量化模型基礎上,從投資者行爲和研發團隊行爲角度,進一步豐富科技型企業評價體系。

  提升服務特色化。結合科技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特點與需求,建設銀行打造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信貸産品體系。創新“開業(入園)進階貸”“孵化雲貸”“科技雲貸”,滿足小微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推出“善科貸”,以“經營、技術、人才、市場”多元定貸方式探索科技信用貸款新模式;研發“善新貸”,專屬服務“專精特新”小微企業;創新“科技易貸”,優化信貸業務流程,高效服務中型科技型企業;創新“科企融資鏈”産品體系,爲企業創立、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等各個階段推出“科技創業貸款”“科技研發貸款”“科技轉化貸款”等專屬信貸産品,形成覆蓋企業成長周期的融資鏈條;創新“建行e貸”供應鏈金融産品,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通過與核心企業合作,整合雙方資源,基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三流合一”信息,爲供應鏈上的鏈條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線融資服務,并通過供應鏈金融嵌入産業鏈、創新鏈,不斷完善産業鏈場景金融服務,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三鏈融通發展,引新金融活水育科技型企業發展高地。

  提升服務精準性。科技型企業具有輕資産、重股權特征,需要長期限的“耐心資本”。建設銀行積極發揮集團全牌照優勢,強化母子公司協同聯動,在信貸融資的基礎上,提供股債聯動、私募股權基金、債券發行、資管産品、保險産品等投融資業務的一體化服務,有效滿足科技型企業個性化融資需求。在孵化階段,以科創股權進行投資、培育,并提供産教融合等多項增值服務,助力企業快速成長;在育成階段,支持企業通過知識産權、創新能力等科技屬性獲得信貸融資;在科技成果轉化成熟階段,針對頭部科技型企業,提供并購貸款、并購重組财務顧問、跨境銀團、并購債券發行等綜合金融服務,協助客戶開展境内外并購,服務企業引進來、走出去,配套對接高成長債等債務融資工具。

  提升服務高效性。科技型企業對服務效率有較高要求。建設銀行在全國範圍内加快推動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等科技金融特色服務機構創設,特别是在科技型企業集聚地、國家高新産業園區等地加大創設力度,加大與當地政府部門及高新區管理機構的合作力度,從源頭上對接服務科技型企業,全面提升科技型企業服務質效。此外,整合建設銀行集團各類科技金融優質服務資源,設立“科創專區”線上平台,爲科技型企業提供政策解讀、産品介紹、在線融資申請、線上顧問、培訓服務、信息共享等一站式、專業化、綜合化服務,打造科技金融在線服務平台;創新以“創業者港灣”爲載體的科技型企業綜合服務機制,以金融服務爲主線,廣泛連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創投機構、大型企業等合作方,爲科技型企業提供政策、資金、管理、市場等多方資源,支持科技型企業早發現、早培育、早轉化,目前已覆蓋26家分行,爲3.8萬家入灣企業提供超過550億元信貸支持。

  未來,建行“科技金融”将如何發展?

  展望未來,建設銀行将積極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持續堅持新發展理念,踐行新金融行動,從戰略高度、全局視角對科技金融進行總體規劃,以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爲目标,在深入推進“五專”服務體系的同時,更加注重全周期陪伴、全産業鏈覆蓋、全集團協同、全維度支持、全生态賦能,持續完善數字化支持、差别化政策、專業化保障,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爲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多建行力量。

責任編輯:共工社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