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領域發展蓬勃興旺、全面提速 中國經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3日),《新聞聯播》等欄目報道了中國農業、鋼鐵行業、物流行業、教育、交通以及科技等方面的相關新聞,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持續增多,多個領域正努力推動經濟在固本培元中持續回升向好。 【農業“壓艙石”作用穩固】 農業現代化 種子是基礎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品種審定公告,審定通過了1304個水稻、玉米、大豆、棉花新品種,這些品種推廣應用将有利于持續提升我國糧食大面積單産和品質水平。 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保持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達到95%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産貢獻率達45%以上。 增發國債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将下達地方 在爲春天育種的同時,各地也在爲來年建設高标準農田。近期,中央增發2023年國債,包括支持部分地區的高标準農田建設。農業農村部最新發布,目前,增發國債高标準農田建設項目申報已經全部完成審核,将于近期下達地方,成爲這次增發國債首批落地項目。 【鋼材出口勢頭強勁 鋼鐵業顯韌性】 今年前10個月我國鋼材出口同比增長34.8% 記者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了解到,今年前10個月,我國粗鋼、生鐵、鋼材産量分别同比增長1.4%、2.3%和5.7%,鋼鐵産業結構持續優化,高附加值産品出口保持增長,其中,鋼材出口7473.2萬噸,同比增長34.8%。 【物流業綠色低碳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巨大】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天發布《中國綠色物流發展報告(2023)》,我國物流業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9%左右,随着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我國“雙碳”目标的落地,物流行業、供應鏈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巨大。 根據《中國綠色物流發展報告(2023)》,物流行業是能源密集型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顯著。當前,我國物流業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9%左右。據測算,貨物運輸及配送活動、裝卸搬運及倉儲活動、輔助物流活動是物流業碳排放的三大來源,其中貨物運輸及配送碳排放占比高達85%左右。報告指出,推動運輸工具的電動化是物流行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措施。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表示,綠色低碳正在成爲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競争的重要砝碼,要加快建立物流領域碳排放、碳足迹核算标準,支撐物流領域碳核算,同時推動科技攻關和技術應用。 【多舉措推動教育強國建設 爲中國式現代化強基賦能】 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首次超過6萬億元 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近日發布。公告顯示,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爲61329.14億元,首次超過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7%。國家财政性教育經費爲48472.91億元,比上年增長5.75%,占國内生産總值的比例爲4.01%,做到了保證國家财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内生産總值比例連續十一年不低于4%。 第三屆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決賽舉行 今天,第三屆全國工業設計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在四川省宜賓市舉行,共設首飾設計師、家具設計師、陶瓷産品設計師、鞋類設計師四個賽項,來自全國27個代表隊近600名選手參加決賽,比賽爲期4天。 【交通設施建設碩果累累 促交流利發展】 透過數據看成效 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效應日益凸顯 中老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全長1035公裏,于2021年12月3日開通運營。兩年來,中老鐵路已累計發送旅客2420萬人次,發送貨物2910萬噸,黃金大通道效應日益凸顯。 今天上午,搭載着32車非金屬礦石産品的“中歐+瀾湄快線”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在中老鐵路磨憨站首發。這趟專列從俄羅斯莫斯科戈爾内廖站出發,經過滿洲裏口岸入境後,再經成昆鐵路、中老鐵路發往磨憨站出境,最終抵達泰國曼谷馬達埔站,全程運行約22天,相比傳統海運路線節約了約20天時間。 同時,首列滿載老撾糧食的中老鐵路老撾糧食專列也于今天從中老鐵路磨憨站發車,預計2天後到達雲南蒙自北站,并集散至全國各地,全程運行時間較公路運輸減少1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