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早春潮流新風 國潮出圈 “内”“外”兼修
| 朱閣璀璨入畫,羅衣錦繡如雲。近年時裝國潮風影響力越來越強勁。記者留意到,越來越多年輕人聚焦在深耕中華傳統文化與匠心演繹當中,如漢服與現代裝的創意混搭,表達出傳統與先鋒融合創造的驚喜。時尚業内人士透露,從國際秀場看,來自中國的美學流行正在2024年早春系列中繼續發酵,從國内市場看,文化自信培育出消費者更多元化的自主性。中國服裝設計最高獎“金頂獎”獲得者鄧兆萍表示,未來這股新國潮将從時裝延伸至美妝、服飾等跨界的不同領域,成爲設計師與消費群體共融共創的文化自信載體。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譚偉婷 秀場趨勢: 中國美學碰撞出實驗性新意 近年,随着時裝運動化的趨勢愈發明顯,中國的運動品牌也成爲“國潮”亮相國際舞台的“元老”。記者留意到,這股風靡國際時裝圈的中式美學,在新一季裏依然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中國李甯2024春夏巴黎秀場上,以“自有天地”爲主題,設計師将古老中國諺語中的“規天矩地,自成方圓”進行了極富當代氣質的全新演繹。而在北京舉行的2024春夏中國國際時裝周裏,特步、鴻星爾克、361°、安踏等頭部本土運動品牌帶來重磅秀場,以新品發布、新星共創、設計賽事等多元形式,煥新品牌力。業内分析師透露,從國際視野出發,“國潮”率先在與人們生活更貼近的運動服裝領域搶占市場,接下來“沉澱”的将是更多元更精耕的垂直領域,比如細緻到首飾設計、面料研發、家居裝飾等。 廣東十佳設計師詩茹告訴記者,在備受關注的運動品類中,除了服裝的本身,鞋履設計是制勝關鍵,這樣的角色功用相當于王牌手袋在國際一線大牌的地位,是門面與銷量擔當。“以中國李甯的鞋履矩陣爲例,國潮的精神内核結合了尖端科技,從中國美學出發,碰撞出極具實驗意義的創新。”在詩茹看來,鞋型靈感來源于當下數字背景浪潮,“國潮”正助力打破傳統的造鞋思路,無論功能,還是美學理念,都邁入了更颠覆性的實驗概念領域。 流行解讀: “國潮”流行 聚焦“文化内核” 清華大學創意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國潮研究報告》提到,“國潮”,是“國”與“潮”的相加。業内資深人士表示,如果追溯本源,“國潮”一詞在初始階段更加側重“潮”,近年則更偏重“國”。一系列國潮品牌以相對親民的價格和獨特的文化核心走進了年輕市場。 廣州時尚分析師小唐告訴記者,中華老字号大白兔聯手氣味圖書館推出香水、RIO花露水雞尾酒賣成爆款,“國潮”正影響着越來越多人的購物車。如今,買國貨、用國貨、曬國貨,已成爲“國潮青年”一種日常生活方式。記者還留意到,“國潮”流行裏,擁有三大重要構成:一是民族文化,二是國貨品牌,三是備受重視的年輕力量。其中,消費者對中華文化的自信是國潮爆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2022年新華網發布的《國潮品牌年輕消費洞察報告》,對比10年前,“90後”“00後”在全行業國潮品牌消費中貢獻了74%的份額。億量級的廣闊市場中,不少年輕人借諸如文創等形式展現獨特個性的同時,也助推國潮經濟持續升溫、強勢增長。業内表示,國潮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挖和創新,而基于這樣的前提,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的崛起也在助力“國潮”出圈。從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看來,“國潮”将從重視時尚潮流的外核,逐漸轉移至深耕文化内核的層面,“往外擴”的發展同時,更發力“往深挖”。 日常借鑒: “國風毛衣、衛衣” 成年輕人秋冬穿衣新寵 衆所周知,“國潮”在運動風的領域裏獨占鳌頭。其中集功能、美學、環保于一身,将創意與運動感受力融爲一體的設計方向,備受年輕消費者喜愛,衛衣更是當中大熱的單品之一。廣州明星搭配師崔傑告訴記者,在廣州的日常穿搭場景中,運動風的衛衣有着“進可攻退可守”的角色功能,新一季裏,國潮品牌更聚焦科技創新與中國美學的融合,打造更多元化的穿着場景以及适配性。 “國風毛衣的興起,成爲彌補運動風外職場與休閑場景穿搭的新熱門。”崔傑指出,在國潮衛衣依然受寵的前提下,國風毛衣以更時髦的姿态在新季“搶跑”,爲日常衣櫥增加新意。“日前AI模特穿着國風毛衣的系列風格引發熱議,但在我看來覺得非常有趣”,崔傑認爲,這恰好代表了年輕消費者對國潮風格的喜愛,所以才會有這樣打破常規的創新嘗試。 崔傑建議,若想“避雷”,在日常穿搭時可盡量選擇戲劇感沒那麽強烈的基本款,以針織面料爲例,垂墜的質感與蓬松的視覺效果,要契合自身體型與氣質來甄選,纖瘦高挑者可選連身裙,“而靈感取自漢服的V領寬松毛衣,普适性更高,搭配裙褲均可,可多善用腰帶作爲配飾,修飾體型比例,增強視覺美感。”崔傑說。 消費觀察: “國潮”将更貼合時代審美 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進程中,“國潮”也越來越“年輕化”。金頂獎設計師鄧兆萍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這一波流行趨勢擁有大批的年輕受衆,“實際上他們是消費者,同時也是傳統文化的擁護者。” 在鄧兆萍看來,目前正是“Z世代”對漢服喜愛度的一個亮點。她強調,年輕人已不太在乎奢侈品品牌以及大LOGO的設計與身份标簽,他們更熱愛的是能取悅自己的一種現代審美,其中代表着文化自信的中國美學所掀起的國潮風最受寵。“其實縱觀曆史,不論是服裝界還是家居等其他領域,中國文化沉澱下來的中華美學元素比比皆是,我們根本不缺屬于自己的奢侈品。”鄧兆萍以絲綢之路舉例表示,中國的絲綢、刺繡、瓷器等曾經都是站在世界之巅的,對今天審美更精準的表述,應該是“沉寂百年的好物正在蘇醒”。 值得注意的是,一場香雲紗創新作品場景大秀在2023南沙榄核香雲紗時尚文化節中舉行,這不僅标志着被譽爲服裝面料界的“軟黃金”香雲紗的再創新,也預示了即将到來的消費市場對煥新後的非遺技藝的需求與期待。鄧兆萍認爲,随着當下國内“品質生活”的生活方式理念的發展,傳統文化不僅在骨子裏獲得年輕一代的認同,還受到年輕潮流設計界的重視,這相當于也賦予了年輕設計師們更多發掘傳統文化、融合創新的機會。未來,這股新國潮将從時裝延伸至美妝、服飾等跨界的不同領域,成爲設計師與消費群體共融共創的文化自信載體。(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共工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