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大模型賦能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有望加速
中新社北京2月29日電 題:大模型賦能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有望加速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2024年伊始,人形機器人熱度持續高漲。業界普遍認爲,在人工智能的大模型賦能下,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有望加速。 2月24日,特斯拉公司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段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最新視頻,展示了更爲流暢的步行能力,相比幾周前的視頻,Optimus在持續升級叠代中。 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 AI本月獲得6.75億美元融資。這是一家由英偉達、OpenAI、微軟、英特爾、亞馬遜所支持的初創科技企業,公司旗下機器人Figure01因會沖咖啡而火出圈。本輪融資前的估值已達到約20億美元。 提出“具身智能”概念的英偉達宣布将在3月召開2024年度 GTC大會(GPU技術大會)上,發布加速計算、生成式 AI(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中國公司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S近日進入蔚來第二先進制造基地總裝車間進行實地“培訓”,在汽車工廠流水線與人類協作完成汽車裝配及質量檢查作業。 多家全球科技巨頭在加碼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的産業化預期逐漸明晰。賽迪智庫未來産業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鍾新龍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近期國内外湧現出特斯拉Optimus、波士頓動力Atlas和Spot以及優必選Walker X等标志性人形機器人,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商業化落地有望加速。 國投證券認爲,2024年以來AI的迅速發展将顯著助力機器人産業提速,人形機器人有望迎來産業落地年。 優必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周劍對記者表示,人形機器人已經進入産業化落地階段,智能制造尤其是汽車制造領域或将成爲其首個大規模應用的領域。 人形機器人正在邁向以大模型智能化爲核心驅動的具身智能新階段。鍾新龍介紹,在以ChatGPT爲代表的大模型賦能下,人形機器人在環境理解、智能交互、行動控制等方面正在顯著突破,加速其通用化和智能化進程。 大模型能夠提升人形機器人的認知交互能力。在最近舉辦的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4)上,英國機器人公司Engeneered Arts旗下Ameca展示了說話能力,這位最像人的機器人能夠模仿馬斯克、海綿寶寶等說話。它是首個接入GPT-3/4的人形機器人,獲得了通過表情來表達含義的能力。 大模型還能有效提升人形機器人的決策執行能力。去年7月底谷歌推出的RT-2模型驅動機器人,通過同時學習視覺、語言、行爲三種類型數據,在自然語言輸入後直接産生動作輸出。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曾表示,機器人基礎模型或許明年即将出現,人形機器人産業化持續提速。 中國将人形機器人列在未來産業十大标志性産品之首。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密集出台政策文件,将人形機器人作爲産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有望依托大模型和動力電池基礎建立引領優勢”,鍾新龍表示,一方面,中國大模型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具備向人形機器人賦能轉化的潛能。百度、阿裏等互聯網龍頭企業及優必選、智元機器人等機器人初創公司均已展開大模型賦能人形機器人探索。 另一方面,中國動力電池産業優勢全球領先,有望率先打破人形機器人續航瓶頸。鍾新龍說,特斯拉汽車的電池供應鏈已運用于旗下的Optimus機器人,中國可借鑒其做法,将電動汽車領域的動力電池優勢嫁接人形機器人,實現優勢協同。 但中國人形機器人也面臨兩大挑戰:物理層方面,中國人形機器人靈敏度、仿真性和輕量化自給率偏低;智能層方面,人形機器人專用大模型的自主研發布局滞後。 鍾新龍建議,中國業界圍繞物理層、智能層以及電力層三方面協同發力,做好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标準規範建設、推動組建創新聯合體等,把握關鍵窗口期,推動中國人形機器人高質量發展。(完)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
下一篇:新疆口岸爲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